东南亚市场的机遇在哪里?
分
享
2022-08-17 15:07
虽然东南亚市场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,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,东南亚地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,升级就成为市场的机遇所在。
虽然东南亚市场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,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,东南亚地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,升级就成为市场的机遇所在。
一、企业数字化运营
大部分东南亚的公司其实也不是不想用机器取代人来干活。一个但凡涉及到区域性市场,有地面运营需求的公司,动辄就有大几百号人,甚至几千人的线下团队。人力成本乍一看是很低,但是几千号人摆在一起,管理就变成了一个大问题。假如公司业务涉及敏感行业,例如金融,信息安全以及合规认证就变成一个巨大的痛点。因为线下团队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,线下的运营效率类比起来就是用一个大竹篓去盛水。虽然编一个竹篓还比较便宜,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,监管的力度也在不断跟进,尽可能用机器取代人工运营,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。而本地化,简单化,游戏化的企业内部工具,更适合东南亚市场的特点。
二、垂直领域服务升级
享受过中美互联网公司服务的同学,基本很难适应东南亚粗糙的用户体验。我在新加坡网购过好几次,每一次送来的东西都货不对板,需要重新等待替换。送货员的态度也很差,好像我从他们平台上购物就变成了他们的员工,只能逆来顺受。如果有任何意见反馈,标准的回复时间是24-48小时,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。不仅仅小公司是这样,连脍炙人口的东南亚巨头们也皆如此。有一次我实在是忍不住了,把反馈直接递到公司最高管理层,结果也是眼看着C Level飞鸽传书,派发给具体团队去等待解决。随着人才,资本的涌入,经济的提升,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会加速迭代,这或许会是消费领域未来的一个潜在机会。
三、企业级协同支付
来到东南亚生活后,我最怀念的是美国公司人手一张的公司信用卡。有任何团建,出差,采购需求,直接刷卡,电子收据自动转发,无需报销,无需流程。不管多大的一张账单,在内部的管理门户把限额调整一下,立即搞定。而在东南亚的大多数公司,财务流程还是以人工为主,以纸质收据为准。更有甚者,稍大一些公司的采购流程复杂到内部团队直接放弃采买生产力工具。一个区域企业多了之后,各个细分领域的合作逐渐市场化,商业化。如何能设计出一套平滑助力企业间合作,支付,对账的系统,也许是一个机会。
热
门
精
选
开卖599元外套 霸王茶姬要做“百货店”?
“好好好,果真是百货公司,卖奶茶只是副业吧。”
美国即时零售迎来新玩家:Best Buy接入Uber Eats 电子产品数小时送货上门
日前,移动出行和配送平台公司Uber与美国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(Best Buy)宣布达成合作,百思买800多家门店将正式接入Uber旗下的外卖平台Uber Eats。
绿联科技2025半年报:线下渠道业绩亮眼 充电类产品扛起增长大梁
上半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.57亿元,同比增长40.60%;毛利润为36.98%,较上年同期微降1.44%;归母净利润达到2.75亿元,同比增长32.74%;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.59亿元,同比增长28.89%。
亚马逊新规已强制执行!卖家:影响流量分配
近期,亚马逊平台上出现了一个令众多卖家措手不及的情况:部分卖家发现,自己并未对后台标题进行任何修改,前台标题却自动变成了二段式,更让人困惑的是,副标题中还出现了一些无关关键词。
美国Best Buy开放第三方平台卖家入驻
Lowe’s、Nordstrom、Ulta Beauty、Target 等零售巨头相继跟进或扩大第三方电商,美国线下零售“平台化”浪潮再起。
TikTok Shop印尼加强商家资质审查:商家六大认证不全的商品将遭下架
TikTok Shop稳居印尼第二大平台,控股后的Tokopedia排名第三;Lazada等中尾部平台用户流失严重,份额被头部集中。
Temu:Q2海外整体GMV增速或仍保持40%左右 复苏韧性强劲
8月27日消息,日前,拼多多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
沃尔玛要打通线上线下 第三方电商卖家也能获取实体店流量了
日前,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举行的沃尔玛卖家峰会上,沃尔玛宣布其正在探索将实体超市升级为数字百货商店,顾客可以通过扫描货架上的二维码访问数千种在线商品,包括第三方卖家的产品。